茸芭莘那:植根田野 典藏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

便民百事 生活百事通 7251

  “我们不仅多次深入到人口较少民族,比如我们普米族聚居的村寨,进行了细致的田野调查工作,还记录了大量口头传承的影音资料。”11月24日,首届民间文化达人故事汇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普米族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茸芭莘那倾情讲述了保护传承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故事。

茸芭莘那:植根田野 典藏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第1张图片-便民百事通网

  茸芭莘那,在别人眼里是一名“不务正业”的歌手。作为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她除了公益演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传承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上。

  对于为何倾注心力来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她解释说,这么多年,她唱着家乡的歌曲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来展现中国少数民族的风采,为此她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后来,在与非遗专家的交流中,她萌生了保护传承普米族传统文化的想法,希望能为民族文化多做贡献。

  2018年全国两会,茸芭莘那作为第一提案人,联合28名人口较少民族的全国政协委员一起联名提案,建议通过国家层面加大力度重视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尽快开展典藏工作。2023年3月,茸芭莘那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再次向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建议》。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2019年12月,云南省的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正式立项并实施。2023年,中央财政经费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正式立项,全国13个相关省份共同推进。

  “我们典藏工作的目的,是把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保存,这也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茸芭莘那介绍,自从典藏工作的试点工作开启以来,她投入了自己所有能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并拿出经费,自购了工作车辆和拍摄设备,与团队一趟趟地往返于北京和云南。

  其间,茸芭莘那结识了和学明、马洪生、曹长寿等老者,他们义无反顾、身体力行,要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的精神,让她格外动容。

  “这位老人是马洪生。10多年前,他因为中风导致右半部分身体行动不便。但为了记录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他坚持用左手来写字。”茸芭莘那说,这10多年来,马洪生用左手记录了大量普米族珍贵的传统文化。

  仍在坚持的还有退休教师和学明。现年76岁的和学明,一直致力于普米族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2018年,他与7位普米族传统文化传承人一起应邀赴京,在中国唱片总公司录音棚进行了《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录制。

  “在去北京之前,他的心脏刚刚搭了两个支架,身体状态也不是很好。但是他听说能够到北京,能够为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典藏工作贡献一份力量,能够把他脑子里掌握的这些知识传给下一代,他就义无反顾地跟我们说:‘没问题,我一定要到北京!’”茸芭莘那回忆。

  然而时隔一年后,当茸芭莘那再次来到和学明所在的村寨时,那个曾经身体健壮、诙谐幽默、能唱会跳的和学明,此时已是一副孱弱、消瘦的模样。原来,和学明那一年从北京回乡后得了一场大病,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了整整20多天。

  “他颤颤巍巍地走出来迎接我,拉着我的手说:‘莘那,我真没想到,这辈子我还能再见到你。我还能够继续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做一些事情!’”说到这,茸芭莘那哽咽了。

  “和学明”们那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感染了她,激励着她不断前行。“前辈们给我做了这么好的榜样,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一定要为民族文化做更多的事。”

  今年1月25日,由国家图书馆、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启动仪式暨云南省试点工作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来自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40多位传承人受邀登台展示。演出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大家在网上评论:“没想到,我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可以这么时尚!”

  “我们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尤其是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庆,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茸芭莘那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的少数民族节庆达700多个,这些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符号,是云南文旅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最后,茸芭莘那表示,通过此次分享能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人口较少民族,来关注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文化。因为,典藏工作它不仅有当下的意义,还有更深远的未来的价值和意义,为记录传承人类文明贡献力量。

  (光明网记者邱晓琴)

阅读剩余全文()